【诗意燕区】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5-03-05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3月4日,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燕子矶校区中学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区级生物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为主题,吸引了全区初中生物教师的广泛参与。


首先,龚磊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研讨课《人的性别决定》。龚老师以班级中的一对龙凤胎为切入点,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他们眉眼相似,同时出生,为什么性别不同?”这一问题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随后,龚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性别探索的发现史,引导他们分析、比较资料图片,深入了解男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龚老师还亲自制作了男女性染色体模型,帮助学生总结人体染色体的组成及性别决定的原理。在探究活动中,龚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龙凤胎的性别是由父母中的哪一方决定的?”别出心裁地自制教具,让学生模拟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组合过程。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轻松掌握了生男生女的奥秘,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玩中学”,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课程的最后,龚老师通过展示近年来的全国人口普查大数据,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国家在维持男女性别平衡方面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紧接着,张鋆老师带来了另一节研讨课《节气里的生命密码——种子萌发环境探秘》。这节课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背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和相关视频,学生们分析了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张老师还结合南京本地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引导学生探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科学依据。随后,张老师邀请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针对温度、空气、水分等关键因素,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探究中单一变量的重要性。课程的最后,张老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记录发芽率,进一步拓展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两节课后,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伯乐中学的戴宾校长作了题为《202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反馈(初中生物学)》的讲座。戴校长从学业水平测试的内涵、学测情况、典型题目分析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检测中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他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陆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她指出,此次教研活动不仅生动展现了生物课堂的活力与魅力,还为区内生物教师创造了难得的学习与交流契机。她鼓励区内生物教师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感悟及时整理成论文或案例,携手推动生物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生物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见证了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创新,领略了生物教学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探索,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不懈努力,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结出更多硕果!

 

撰稿龚磊

摄影:宋燕黄慧

编辑:朱振宇

审核:孙锦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