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发生 | 南外仙林与南外明远开展联合教研

发布时间:2022-11-16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1月15日上午,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语文教学团队在骆宁校长带领下走进南外仙林分校,共同开展了一次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的主题为“关注目标,落实评价,让深度学习发生”,两校教师以五年级课文《太阳》为例,展现了各自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思考与探索实践。南京晓庄学院卞志娟教授莅临现场,并就“优质的语言实践活动设计”进行了讲座指导。


_DSC8907.jpg


一、课堂展示  


    教研活动围绕课堂教学,两校的两位吴老师先后以五(9)班学生为对象,执教了《太阳》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南外明远小学的吴礼行老师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作者是如何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介绍得清晰明了的。他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到“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是怎样的一种大小对比;通过展示课文作者张姞民是一位科普作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文章采用哪一种行文风格,是由阅读对象决定的,《太阳》是一篇写给普通大众的科普文,因此采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是十分恰当的。在此过程中,他让学生反复体会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句话的内涵。

    我校吴宇烽老师执教的《太阳》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他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思考为何文章后半部分没有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总结这一部分的写作特点;接着,他以学校科技节上,吉祥物飞飞邀请同学们参与评选科普演讲小达人为任务情境,请大家一起帮助飞飞撰写科普演讲稿。同学们采用课例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努力将上海东方明珠介绍清楚,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最后,还通过让学生自由写一篇说明短文,当堂习作指导,将学习引向深入。


_DSC8916.jpg    _DSC8969.jpg


二、交流讨论  

    两节课后,两校语文教师开展了深入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氛围十分热烈。

    我校任志刚副校长表示,这两节课完美诠释了说明文的一般教学思路和方法,两节课之间衔接自然流畅,并且都设置了重要的学习情境,说明两位老师思路一致,不约而同。本学期语文教研的主题词是“情境、评价”,他期待老师们更好地释放学生,把学生推向前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组织学生开展更加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南外明远小学骆宁校长对我校“开门见山,直击要害”的教研氛围表示欣赏,同时也赞扬我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活跃、能力突出。他表示,最近明远小学正在举办“教学节”,这并不是一个节日,而是真正将教学作为一所学校最核心的任务,上好每一节课。一堂真正的好课,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思维的挑战和学习。他希望老师们发挥主动性,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机制,以适应生源变化、教学情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挑战。

    老师们认为,这两节课展现了全面解读文本、注重深度对话、设定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吴礼行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文本写作情境,选取恰当的行文风格,别具匠心,十分可贵。吴宇烽老师的任务驱动、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激发思维火花,体现了新课标下的课堂价值取向,值得学习。


_DSC8987-2.jpg    _DSC9071.jpg


三、专家讲座  


    南京晓庄学院卞志娟教授以“优质的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为题,为老师们做了一场很有高度的讲座。

    她表示,重点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是需要摒弃的思维方式。在惯性思维中,教师的主导意识非常强,而本轮课改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网络资讯发达,搜索引擎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学生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发生,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去获得。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发生的,是主动获取的,是需要任务来驱动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推动者。“任务群”的核心是情境、实践、综合,实质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多渠道整合和运用资源来探究知识,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这正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评价一堂课的教学,不是看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老师有没有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任务。优质的情境任务,能够实现课程目标,同时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获得素养提升。


_DSC9078.jpg


    最后,我校小学语文组吴丹丹主任对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做总结。

    南外仙林分校将继续携手南外集团下各成员校,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合作共生,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